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杨 静
批评与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抵制各种政治灰尘侵蚀肌体的锐利武器,是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老一辈的革命者不但大力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而且还身体力行。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而是常常真诚地收集对他的“坏话”。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反复宣布:“我陈毅高价收购批评”。
1940年10月,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政权。江苏省东台县开明地主施文舫作为参政员参加了“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后,施文舫找到陈毅,反映台东县区委委员谭启明贪污腐化、欺上瞒下,还有作风问题,群众影响很坏。施文舫是个直率的人,他很激动地责备陈毅,作为新四军的将军,没有管好干部。陈毅听后,语气有些生硬地反问施文舫:“怎么?你来责备我?”施文舫有些意外,悻悻地离去。当天晚上,陈毅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于是,陈毅找到代表们的住处,准备向施文舫道歉,但是施先生已经回家了。第二天,陈毅一大早就带着警卫员步行30多里路,来到施文舫家,见到施先生后主动上前抱拳道歉,并作了自我批评。施文舫非常感动,留陈毅吃午饭,席间陈毅说,能交到施先生这样的诤友非常高兴。事后,陈毅嘱咐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对谭启民进行查处。谭启民被免去区委委员的职务,降职处分。后来他因私印抗币代价券及贪污腐化等罪被枪决。20多年后,陈毅想起这件事还是感慨良多,他写了一首诗——《六十三岁生日述怀》回忆此事,“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大大开生面,红日散乌云”。
面对批评,很多人会觉得没有面子,难以忍耐。甚至有人“闻喜则笑,闻过则恼。”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谁都会有错,但错不可怕,肯改便令人称道。而肯改者,一定容得下尖锐批评。
当时部队的同志说:陈老总爱骂人(即批评),但挨骂者却感到很痛快。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就是他首先骂够了自己(诚恳、坦率的自我批评),再去骂(批评)人。这样,别人不仅接受了批评,而且还感到很舒服。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三师进军东北,途经山东临沂与陈毅相见。陈毅在送行时,当着政委罗荣桓的面再次诚恳地对黄克诚说:“过去我也有批评错的地方,请你多加原谅。例如曹甸战役,我和少奇没有认真听取你的意见,坚持要打,结果没有打下,我军伤亡很大,最后批评你三师配合不力。撤了你的职,其实责任在我。”陈毅还说:当时“不看你的功劳,指责你态度不好,指责你把问题直捅延安……是我有错,向你道个歉”。没想到分手在即,陈毅竟然说出道歉的话,而且还是为了多年前的曹甸战役。这让黄克诚十分惊讶和感动。解放战争时期,在泗县战斗失利后,陈毅给八师写了长达1600多字的一封信。他没有责备下级,而是主动承担了责任。信中说:“我从来不向敌人低头,但对自己的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评,很愿意低头。胜利时如此,不利时也如此,即失败时亦如此”。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面对批评,以及各种意见、建议,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今天的党员干部,只要心系群众,坚定信念,就能敢于批评他人、虚心接受批评、善于自我批评。
(作者单位: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