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冯心如
大青山纪念碑远观
突围纪念碑
本期地标:费县大青山
大青山位于费县、沂南县与蒙阴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686.2米,是蒙山支脉。1941年11月30日,在大青山发生了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曾感叹道:“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1977年12月,大青山战斗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共青团中央又将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命名建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场敌我悬殊的斗争,论人数,敌人5.3万,我方仅有1万;论装备,鬼子是大炮机枪,我方仅有手榴弹和一些短枪土炮;论战斗力,敌人是正规部队,我方大多是非战斗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女同志、伤员占了多数。大青山突围不出来,山东的革命力量,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就可能被敌军彻底摧毁,全国的抗日力量也必然受到重创。大青山突围战的成功,不仅粉碎了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机关的阴谋,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在整个山东抗战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大青山突围战30多年的原费县党史办主任张乃军说。
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
1940年,日本制定了《处理中国事变纲要》,决定对华进入持久战。1941年7月,冈村宁次调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进攻。沂蒙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战的中心,山东的党政军机关都在这一带活动。日军在这一带投入了大量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发起了“清剿”“封锁”“蚕食”等一系列“扫荡”活动,沂蒙抗日根据地陷入抗战艰难时期。
1941年11月2日,日军调集5.3万兵力,在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带领下对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山东战工会、115师和山东纵队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11月中旬日军在沂南县孙祖以北的绿云山建立据点,准备进一步行动。11月28日,为了减轻根据地压力,由罗荣桓率领的115师决定在绿云山消灭日军,拔掉据点。
误入敌人包围圈
为保证机关安全,由师部第五科科长袁仲贤带领师部及直属队人员,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带领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群团组织、报社、医院等党政机关,向大青山地区转移。同时抗大一分校也由泰莱根据地驻扎到了大青山一带。此时,畑俊六一边用主力军抵抗115师,一边以一个混成旅团5000多人秘密进入大青山四周,布置了一个合击圈,企图消灭进入这一带的八路军部队和机关。
1941年11月30日凌晨,当抗大一分校大部队从大古台、胡家庄撤出,进入大青山西北脚下的南涝坑时,发现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机关以及姊妹剧团、医院等单位的几千人也在向这一带转移,南涝坑几乎聚集了山东党政军机关的全部人员。
此时,从北面攻上来的三路敌兵近1000人已在胡家庄、大古台一带会合了。只有西边尚未发现敌人,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训练部长袁也烈、副部长闫捷三等决定向西越过沙河,向洋山(今为费县塔山)方向突围。
抗大学员挑起突围重担
当时抗大一分校有第二、第三、第五、特科4个大队和1个女生队,加上校部机关,共3000多人。而抗大一分校五大队是唯一具有作战能力的大队,学员来自115师和山东纵队的连排干部。在危要关头,抗大一分校五大队的学员们担当起了突围的任务。“抗大一分校的学员基本都是山东各根据地县区乡政权干部,有战斗经验的仅有500余人,但他们大部分赤手空拳,仅有几百条破旧步枪。”对大青山突围战研究了30多年的前费县党史办主任张乃军告诉记者,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
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由阎捷三带警卫连开路,五大队分成小分队抢占大青山制高点,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分队奋不顾身英勇拼杀,坚守阵地,弹尽后他们又用抢托、石块阻击敌人,成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肉搏战中咬下敌人耳朵
在大青山突围纪念馆里有一处英雄群雕像,是缅怀二中队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和司号员齐德突围战中的一组雕像。
大青山突围战斗中,程克带领40人在李行沟南的一个山头上阻击敌人,他要求大家“人在阵地在,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胜利突围”。在他们的拼死掩护下,山东分局、战工会、115师后勤机关和抗大学员们冲破敌人包围,顺李行沟、梧桐沟成功转移。而此时程克带的区队仅剩下10余人,子弹手榴弹已所剩无几。他们边打边撤,最后撤到李行沟村西一家院内。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榴弹、石块还击敌人。当日军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威逼程克他们投降时,程克抱起最前面的一个鬼子,狠狠地咬住了鬼子的耳朵。但其身后一个鬼子端起刺刀,朝程克背后狠狠刺去。程克牺牲了,然而他的嘴里仍咬着那个鬼子的耳朵,双手死死地抱住敌人。二中队剩下的学员也都和敌人扭打在一起,最后全部牺牲。
本文章转自山东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