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弘扬沂蒙精神没有休止符 践行群众路线永远在路

点击量:331  时间:2019-04-12 07:06:06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定不移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一切胜利的根本。当前,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莒南的红色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地根植于沂蒙精神的红色沃土之中。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火硝烟中,莒南人民用血肉抗击了敌人,用小米养育了军队,用真情构筑了后方,用牺牲支援了革命,谱写出一曲曲爱国拥军的壮丽颂歌。抗日战争中,全县有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名青壮年参加抗日自卫队,761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解放战争期间,全县共有4600人参加解放军,1086人壮烈牺牲,30万人次出工支前,为新中国的缔造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莒南成为继延安之后的又一革命圣地,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小延安”。

本文旨在通过对沂蒙革命老区莒南的干部群众关系研究,探索践行群众路线先进经验,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一、 为民:密切党群血肉联系

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沂蒙老区干群关系处理好的关键在于,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党政军干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人民甘于牺牲一切,从而与之构筑了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不可割舍的血肉联系。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部队不战而溃,一败千里。1938年济南失守,国民党政府纷纷逃散,在战前吸吮人民血汗而自肥的国民党省政府,也早已丢下山东人民,逃出山东。1940年7月,日寇疯狂扫荡山东,残酷地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推行强化治安,山东革命根据地被压缩在“东西十几里,南北一线穿”,群众戏言“一枪能打透”的横山根据地,就包括莒南的大店丰山前,丰山后、慕家官庄、陡山、玉皇沟村及莒县的横山、钟楼、崮西等20多个村庄。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苦难中的革命老区人民站在一起,做到永不抛弃,永不放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长时间驻守莒南,指挥了抗日反顽战役和多次大规模反扫荡。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新四军、山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指挥机构,指挥组织了解放临沂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战事。渊子崖保卫战和大山战役就是其中干群鱼水情的典型。

1941年 12月19日渊子崖保卫战打响,日军驻汤头的步兵、骑兵共1000多人,从许口出发,由梁化轩、王安选的汉奸队引路,对渊子崖村民进行大肆屠杀。村民们用鸟枪、“五子炮”、“生铁牛”、大刀、长矛、菜刀、铁锨等落后低劣的武器,与全副现代化武装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住三义口的八路军山纵二旅五团三营的七连和九连,与县委区委临时召集的区中队闻讯赶来援救。为了救援渊子崖人民,八路军山纵二旅五团的八路军和县委、区委的干部及区中队战士,攻到村东沟底,将敌军引出村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县委武装部长徐坦,身上九处负伤,奄奄一息,经抢救方才脱险。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冒死抢救人民群众,在村东壮烈牺牲。冯区长子弹打完了,命令警卫员赶快撤走,他与敌人肉搏,胸部、腹部都被刺刀戳穿,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全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区中队武工队员赵同、刘汉成、谷洪安等十几名战士在与敌顽强搏斗中壮烈殉国。山纵二旅的一个尖刀班被日军骑兵包围,经过激战,只有一位姓宁的战士幸存下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区中队副队长高秀连在村内领导防守围墙时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据战后统计,这次战斗中,渊子崖本村死亡147人,加上八路军干部、战士及邻村群众和其他区乡的人共死亡242人。渊子崖保卫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从此,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的英名传遍中华大地。

1944年8月26日,大山战役爆发。当日,1500余名日伪军扫荡莒南东部山区——大山一带,厉家寨上千名群众陷入日军的包围之中。以八路军115师第一战神何万祥命名的“何万祥英雄连”奉命救援。为掩护群众和当时在大山一带暂居的山东军区野战医院伤病员的转移,八路军115师686团何万祥英雄连在团长贺东生带领下,与二十倍于我的敌人血战数小时,毙敌80余名,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群众虽全部安全转移,但“英雄连”有30多名战士壮烈殉国,其中五班的战士子弹打光后全部跳崖牺牲。这就是如同“狼牙山五壮士”动人事迹一样,是一曲悲壮伟大、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陈毅元帅曾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用小车推出来的。”尽管敌人用飞机大炮一次一次对沂蒙老区实施“围剿”,企图把共产党员斩尽杀绝。但是,老区人民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英勇无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为民本质,看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形象,毅然决然地支持和拥护共产党。曹玉海、尹德美、刘永良、梁怀玉都是莒南为革命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革命老区党政军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做朋友、当做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情感的认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并把它作为长期的执政理念坚持下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为民谋利益是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和担当。只有始终把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铭刻在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心爱护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从而真正体现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群众,时时刻刻为人民大众谋利益,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二、务实: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党政军干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让人民得实惠,为群众谋利益,是战争年代我党群众工作的根本性措施。抗战时期,我党实行减租减息增资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实行土地改革运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共产党为民着想和为民谋利工作原则,以务实的精神解决了人民的生存问题,把他们自身生活理想与抗战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积极性。从此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支持党。即便老区人民在遭受敌人摧残、自然灾害严重、生活极端艰苦的情况,也自觉自愿地为革命节衣缩食,甚至不惜毁家破产,承担着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全心全意地爱护军队、支援前线,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强大洪流。

抗日战争期间,当时,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再加上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残酷的“扫荡”和“三光”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非常困难。1942年4月,中央和毛主席派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后,“减租减息”运动在根据地广泛开展起来。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沂蒙老区贯彻执行“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方针,积极发展战时经济,把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调动组织起来,既照顾到军队的需要,又注重到人民负担的可行性。1942年,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来山东检查工作,在他的帮助下,山东分局检查了工作中的问题,做出了《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和《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到莒南、临沭进行“双减”试点。莒南县首先在筵宾、仕沟进行“双减”试点,创造经验,然后全面推广,在全县根据地迅速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发动了群众,从而推动建党、建政、建军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党员由1941年的1200余人发展到2250人。游击小组的成员由“双减”前的398人增加到2406人,青抗先队员由80多人增加到237人。据《莒南县志》记载:“双减”运动到1945年底结束,共减租:粮食136.16万斤,钱2081570万元(北海币),地524亩;减息:粮食14.984万斤,钱(北海币)1241648万元,地1118亩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革命老区推行“让利于民”政策而产生的突出成效。

解放战争期间,在蒋介石发动军事进攻的前夕,沂蒙革命老区就积极贯彻中央的指示,把抗日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几百万亩土地回到了农民手中,大大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积极性。1946年8月到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和地委部署,在莒南县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通过没收地主多余土地,清算地主财产,促使地主献田等方法,实现“耕者有其田”,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土改中普遍进行了形势教育和战争动员,广大翻身农民决心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参战,仅11月一次就参军2194人。1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在莒南县金沟官庄村建立。到1949年2月莒南县第一次团代大会召开,全县已有团员1600名。

利益关系问题是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谁能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利益,群众就会死心踏地地跟谁走。当时,山东党组织在根据地开展的各项活动,就是抓住了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就是从群众最紧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人民群众争得了生存权、发展权,反过来,也就争取了群众,赢得了民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那些极力维护大地主阶级利益以及扰民剐民的国民党政权,当然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正如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在1945年总结山东抗日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经验时指出:“一切工作的基础首先在于发动广大的基本群众,并改善其生活”。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实践深刻表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党我军全部奋斗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和军队才会成为扎根人民心田的参天大树。沂蒙老区通过解决人民的实际生活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减租减息与土改的胜利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前线的胜利,又保卫了人民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的梦想。因此,翻身农民也成为战争重担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战争的胜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对战争的支援看作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当前,践行群众路线搞好干群关系的核心在于,能够带给群众切实可行的实惠,能够引领他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时代,能否密切干群关系,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协调“利益关系”,能否厘清“公利与私利”的关系,能否摆正“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能否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真正关心他们的幸福和尊严。你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就会把你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真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就一定最终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当前形势下,群众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干部能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群众就离不开你。反之,干部就成为群众的累赘和负担,无形中就会拉开与群众的距离。我们走群众路线,要体现在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引导支持、保护和服务群众上来,让人民感受到温暖,品尝到甜头,干群关系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善,这也是当前各级部门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大事。

三、清廉:坚守党员政治使命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领导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励工作”。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职尽责,率先垂范,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勤政廉政的姿态,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干群关系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巩固。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山东党政军机关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与老百姓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倾之以同胞情、阶级爱,军政军民关系很密切。罗荣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就是驻沂蒙老区的领导干部杰出代表。1949年至1945年,罗荣桓夫妇长期驻扎在莒南县的李家桑园、坊前、相邸、筵宾集前、下河、狮子口和马亓山周围村庄及大店一带,罗帅一家以亲民廉洁的姿态与当地群众共患难、同生活,干群关系非常融洽。1944年冬,罗荣桓夫妇及其子罗东进住下河滕好明家,滕好明之父滕墨田被日军扫荡抓走,林月琴多次前往安慰其家人,至今罗帅住过的木床仍在。罗帅与警卫员每天早晚到仕沟东山下遛马,至今村民仍津津乐道。1945年春住斜坊村王凤桐家养病月余,临走时还送给房东一件自己珍爱的皮袄。人格平等与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沂蒙老区干部领导放下“官架子”,以公正廉洁的形象深入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党也赢得了威信与号召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沂蒙老区对待脱离群众的干部从不手软,不论曾经战功多少,总是严惩不贷。对待莒南良店曾经的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王中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1938年7月,他参加了国民党第六十九军新编第六师政治部和莒县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期“战地干部训练班”,并在哪里参加了共产党,回到良店后,发展了一批党员,在1939年春建立了党支部,王中峰任支部书记。1939年6月,日寇对山东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后,他拒不执行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在家里和国民党省政府的一些人员大吃大喝,被开除了党籍。虽然,对于基层党支部的发展,王中峰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当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在他身上蔓延之时,党和老区人民也抛弃了他。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走群众路线,要在改善党风廉政上面多下功夫。随和一些,亲切一点,多一些交流探讨,少一些指示命令,这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威风八面、盛气凌人,群众就会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密切联系群众也无从说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能“一日三省吾身”,自觉遵章守纪,不断增强自身的法纪观念和党性修养,克己奉公,见利思义,秦正廉洁,用言行、用实绩为人民谋利益,为党尽职责,做反腐倡廉、勤政廉政的“示范者”。践行群众路线的同时,对于违反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的领导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严查不怠,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犯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有这样,党才有威信、才有号召力、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无往而不胜。

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挑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领导干部,坚持以为民的精神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以务实的姿态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以廉洁公正的形象彰显党性光辉。他们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走群众路线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经过历史积淀的干群关系的先进经验亟需深入发掘,并加以传承发扬。

(作者:董小军,单位:中共莒南县委党校)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8669305106
邮箱:rundongjiaoyu@163.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上海路IEC国际企业中心811号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 中国知青村

    中国知青村

  •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

  • 九间棚村旧址

    九间棚村旧址

  •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

  • 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