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论沂蒙精神的文化价值

点击量:368  时间:2021-04-20 07:44:41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前30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政治变革和政治运动为中心;改革开放后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列,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系列讲话多次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访问欧洲期间,习近平6次公开演讲,4次阐释中华文化。文化已经被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支撑。诞生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近几年,从不同角度阐述沂蒙精神的价值和作用的著述颇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探讨沂蒙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如何发挥其在干部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教化作用方面,仍然可以深入挖掘。

一、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文化基石

诞生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特征,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的产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沂蒙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考古发现,距今5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临沂境内发现的80多处细石器文化遗址,标志着人类在距今约2万年前,就在这里生存并创造了文明。上世纪60年代,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猿人地理分布上的空白,从而把山东地区的人类历史推前了四五十万年。临沂地区地处东夷文化文化圈,又与齐鲁文化互相影响渗透,东夷文化好仁尚礼,鲁文化以儒学为核心,敦厚重礼,齐文化具有开放、变革、务实、多元的特征,这些都是沂蒙精神的文化渊源,塑造了沂蒙精神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品格,为临沂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下,几千年来沂蒙地区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孔子的72贤徒,有13人在临沂,著名的杰出人物有仲由,阂子赛,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经济学家匡衡,历算家刘洪, “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爱国将领左宝贵等人。临沂地区兵文化影响深远,1972年4月,临沂银雀山汉墓的发掘工作中,出土了大批竹简,被尊奉为“兵经”、 “百世谈兵之祖”的《孙子兵法》、失传1700余年的《孙膑兵法》以及《晏子》、《六韬》、《尉缭子》等等一批兵书竹简重见天日。 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将近40年的研究,已经把这批竹简上承载的文化,称为“银雀山兵学”。 历史上出现过孙武、孙殡、鬼谷子、蒙恬、诸葛亮等军事家。沂蒙地区孝文化影响深远,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7个故事就发生在临沂。孝文化塑造了临沂人民忠贞不渝、大仁大义、顾全大局的品格。历史上,沂蒙人民具有革命斗争的传统,如汉代樊崇的琅琊起义,宋朝杨妙真、李全的红袄军起义,明末清初九山王王俊的费县起义,郯城、兰山的幅军起义等等,锻造了沂蒙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勤劳勇敢的内在品质,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历史基础。

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临沂人民形成了敦厚、诚信、重义、轻利的性格特征,以及尚道义、重气节、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沂蒙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和血肉联系。沂蒙人民视党和军队为亲人,在党的领带下,倾全力支援革命。“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沂蒙人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沂蒙山区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这些事迹体现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伟大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更注重国家、集体的利益的价值,与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相一致。

沂蒙精神也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坚定不移求发展,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临沂人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临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年均速度达到10%以上;商贸批发业异军突起,临沂商品批发城成为苏鲁豫皖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批发中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从沂蒙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事业继续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成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石和力量源泉。

二、沂蒙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典范,契合了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还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进一步阐明了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全部活动中,不仅要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唯一宗旨,而且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由人民群众自己来完成革命的各项任务。可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是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价值。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党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1943年6月 ,毛泽东指出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原则,既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中心思想,也是群众路线的灵魂所在。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融为一体,把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结合起来, 既使党的领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又使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不断地得到深入和发展。

沂蒙精神的形成正是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战争年代,山东沂蒙根据地党和军队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军民亲如一家,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血肉联系。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都吃苦在前,遇到危险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一切。沂蒙精神所体现的党、人民军队和群众的雨水情深的血肉联系契合了《周易》上下交同的思想。《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皆代表一种情势,而六十四种情势又彼此相连,互为因果。其中最为亨通的情势乃是泰卦 所代表的情势。泰卦由乾 坤 两卦组成,乾为天,本应在上,坤为地,本应在下,而泰卦则乾在下而坤在上,象征乾自上而下交于地,地自下而上同于天。此卦还与春天正月相配应,此时天道下行,地道上济,天地气交,生化乃成。泰卦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小往大来”,明其为生化无尽,育成无量。“吉亨”则为吉利亨通之意。《泰•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这是对泰卦卦辞的进一步解释,意谓天地之气交和而万物畅通,干部与群众上下交和其志向意趣则同。我们今天所用“同志”一词即源于此。

山东沂蒙根据地党和军队正是深入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做到了上下交同。从1939 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开始,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一直到建国前夕,沂蒙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根据地创立后,山东党、政、军机关,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相继在这里建立。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在抗日根据地内减租减息、减轻群众负担, 山东抗日根据地总计有50%-80%的村庄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增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减租地583729亩,减租粮20684706斤,减钱租8213292元,要回地6739亩; 减息粮11372613斤,减息款3667075元,要回地10289亩, 增资粮14495413斤,增资现款3777973元。根据地党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积极发展生产、增加群众收入。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根据地共开荒和扩大耕地70余万亩。1945年粮食增产6亿多斤,棉花种植面积达151.3万余亩,棉花产量达32.8余万担,为抗日战争胜利打下物质基础。山东党组织还掀起冬学运动高潮 ,以政治教育为主,辅之以文化教育,并与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相结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根据地内呈现出“村村办夜校,家家读书声”的全民性的学文化热潮。为减轻人民负担,山东党组织响应中央号召,进行了三次精兵简政,共精简3万余人。山东党组织领导人民实施民主选举、彻底改造村政权, 到1943年冬,全山东抗日根据地对县以下各级民主政权进行了选举。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党和人民军队广泛发动群众,用先进思想武装群众,以实际行动感染群众,这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教育下,在人民军队的影响和感召下,人民群众逐渐加深了对党的纲领、宗旨、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以极大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支援中国革命,积极参军参战,碾小米、做军鞋、送弹药、抬担架,全区数百万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牺牲了数万革命战士。涌现出了同仇敌汽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著名“抗日模范村”莒南渊子崖村,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大批典型,铸造了爱党爱军这个沂蒙精神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四大危险,特别是“脱离群众的危险”越来越引起全党上下的广泛共识和重视。中国共产党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说明,党之所以能够克服种种挫折和困难,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关键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继续弘扬并提升沂蒙精神,对于解决理想信念和信任问题,树立群众观念,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发挥沂蒙精神的文化资源优势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和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六个部分。《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沂蒙精神的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4个字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弘扬沂蒙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变革的复杂性,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种多样化也导致了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种思想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影响, 容易使主流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力受到削弱,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盛行,社会道德滑坡,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存在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构成根本威胁。弘扬沂蒙精神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沂蒙精神展现了崇坚定的共同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表现为爱党爱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前仆后继支援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沂蒙精神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建设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精神表现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求发展。无论在任何时候,沂蒙人民在党的感召下,始终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并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表明,沂蒙精神是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坚定性,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强大精神支撑。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临沂先后建立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固战役纪念馆、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新四军军部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大众日报社旧址、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母亲王涣于纪念馆等70多处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其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孟良固战役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14处被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沂市委、市政府建立沂蒙精神展览馆,进一步丰富了爱国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内容。这些爱国主义和沂蒙精神教育基地,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影视播放、文字讲解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了过去革命斗争的历史,生动展现了革命军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把伟大的沂蒙精神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只有为民,人民群众才会坚定跟党走;只有务实,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才会真正;只有清廉,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群众才会为了党的事业无私奉献。打造文艺精品也是弘扬沂蒙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临沂成功推出了系列丛书《沂蒙颂歌》、文艺演出《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视连续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为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今后,要在继续发挥好这些文艺精品作用的同时,结合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沂蒙精神的新的实践,不断推出新的文艺精品。  

总之,在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要以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为支撑,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和利用沂蒙精神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作者单位:林国华,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8669305106
邮箱:rundongjiaoyu@163.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上海路IEC国际企业中心811号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 中国知青村

    中国知青村

  •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

  • 九间棚村旧址

    九间棚村旧址

  •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及纪念馆

  • 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念馆